舍身救学生的致公党党员、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贺宝根

  

8月9日,年仅44岁的致公党员、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贺宝根为救遇险学生而献出自己的生命。噩耗传来,许多曾经与贺教授朝夕相处的师生根本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,因为在他们心目中,像贺教授这样的好人不该如此匆匆离去。他们通过网络、通过短信、通过纸和笔寄托着自己的哀思,回忆着和蔼可亲的”宝宝老师”生前那看似平凡却难能可贵的点点滴滴……  


生命中的最后八十多米  
  7月26日,贺宝根教授因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《长江口崇明东滩高潮滩盐沼水-沉积物-植物界面泥沙输移机制研究》课题,带领课题组的17名学生在崇明岛东滩开始项目的野外考察。8月9日19时20分,考察点出现涨潮,水势上涨凶猛。贺宝根迅速组织大家撤离。这时,在50米开外的地方传来呼救声–大二学生小徐被潮水阻隔,来不及回到船上。贺宝根发现险情后当即抱着一块泡沫塑料纵身下水,顶着汹涌的潮水奋力游到小徐身边,然后带着他缓慢地往回游。10米,20米,25米,30米……小徐永远无法忘记这换回他性命的几近令人窒息的30米距离:”贺老师把泡沫塑料板推给我说,’你走回去吧,现在没问题了’。”小徐被拉回船上,然而来回整整八十多米与海浪的搏击拼尽了贺宝根的全部体力,他被突然袭来的大浪吞没了……  
  随行的学生马上报警,并向学校报告。东旺沙边防派出所官兵和东滩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闻讯赶来搜救,直到深夜,仍不见贺宝根的身影。翌日凌晨4时退潮后,搜救人员在东滩养牛场外潮沟处发现了贺宝根的遗体。  
“只要他在险情现场,一定会去救人”  
  追思会上,贺宝根的同学们都认为在那种危险的情况下,他一定会不顾个人安危去救人。在他们心目中,贺宝根就是这样一个古道热肠、甘于为大家牺牲的人。从大学时代起,他的人品就有口皆碑。他大学时代的班主任、读硕士时的指导老师、华东师范大学教授、致公党普陀区委名誉主委周乃晟和他结下了27年的深厚情谊,她对他赞不绝口:”贺宝根无论对老师、对同学永远都充满着阳光般的热情,我相信,我们周围无论谁遇到困难,他都会尽最大可能援助。”  
  而在众多网络留言中,他的学生们也给出了相似的说法,因为他们能感受到,有着”宝宝老师”雅号的贺老师对他们充满了关爱。贺宝根的家境并不富裕,却无私地悄悄捐助生活困难的学生;他关心学生细致入微,即便在野外艰苦环境中,还在餐饮等方面对少数民族学生加以特殊照顾;而在互联网上,他耐心开导学生,就像当年老师教他那样,把学生当作了自己的朋友。

 
他是一个真正的科学家  
  称贺宝根为科学家,不仅仅因为他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课题负责人。他淡泊名利,安于清贫,踏踏实实、兢兢业业,对科研工作的执著有目共睹。从某种角度说,他正是为地理科学而献身的。这一次为了搞清长江口泥沙沉积的问题,他不是仅凭卫星遥感测试或计算机模型来研究,而是不顾危险,一定要去崇明的滩涂上获取第一手的资料。正如周乃晟说的:”他是我学生中最专注于专业的,现在完全在第一线从事野外科研的地理学教授已不多见。”他的博士生导师许世远教授也说:”我的学生中贺宝根最不怕苦,什么事情都冲在第一线。” 
    由于贺宝根从事的科研项目在国内尚属空白,不用说外人对此知之甚少,就连一些专业期刊也不太了解研究的进展,所以,在研究之初,他就遇到过论文连续两次被学术期刊退稿的窘境。可是,他从没有因此气馁,也不是怨天尤人,而是从自身找原因,锲而不舍地进行钻研,用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更加丰富的数据完善论文,直到研究成果为人们所认同。  
而为了科研,他每年差不多有1/3的时间在野外,照顾不了家庭。  
致力为公,早已融入他的血液中  
  贺宝根是致公党上海师范大学支部的副主委,他热心党务工作,成绩出色,曾在2005年被评为致公党上海市优秀党员。他多次在学校的”双月座谈会”上为学校工作建言献策,还通过校长信箱直接向校长提建议;在学校开展的”党委出题,党派调研”活动中,他为致公党支部的课题《关于提高上师大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思考》作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,出问卷、搞调研、统数据,为圆满完成该课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他的工作,得到了支部新老党员的交口称赞。他不止一次对支部同志说,他的政治生活很充实,他热爱致公党组织,能加入致公党感到很开心。对此,他的同学、致公党上海市委副主委、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助理袁雯有着这样的评价:贺宝根在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,一方面是作为教师的天职,另一方面则是长期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教育,并且受到致公党”致力为公”宗旨的熏陶,无论从哪方面而言,”楷模”二字他当之无愧。 
  据了解,上海师范大学已经开展了向贺宝根同志学习的活动,而致公党上海市委也作出决定,追授他上海市优秀党员的称号,并发出通知,号召全市党员向贺宝根同志学习。(来源:致公中央网)

发表评论

滚动至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