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,互联网已深度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,就连传统的祭奠方式也搭乘上了数字化的快车。网上祭奠作为一种新兴的缅怀形式,以其便捷性、环保性和跨越时空的特性,赢得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。数据显示,近年来我国网上祭奠用户规模持续攀升,年增长率颇为可观。然而,如同任何新兴领域一样,随着网上祭奠的日益普及,一系列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。为了规范行业发展,保障用户权益,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。那么,在最新政策框架下,参与网上祭奠的我们需要注意哪些行为呢?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。
政策出台背景:规范与引导并行
传统祭奠方式,如实地扫墓、焚香烧纸等,不仅受时间和空间限制,还存在环境污染、安全隐患等问题。网上祭奠的出现,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选择。但由于行业发展初期缺乏规范,乱象丛生。比如部分平台设置 “香火” 排行榜诱导用户充值,售卖价格虚高的虚拟祭品;还有些平台未经严格审核,导致出现 “活人被祭拜”“随意立网碑建网墓” 等荒谬现象;更有甚者,传播歪曲历史、诋毁英烈以及低俗庸俗、封建迷信等不良信息。这些问题严重扰乱了网络祭奠秩序,违背了公序良俗,损害了用户权益。在此背景下,相关部门迅速行动,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,旨在为网上祭奠行业 “立规矩”,引导其健康、有序发展。
最新政策核心要点解读
平台运营规范
- 资质与合法性:依据相关政策,开展网上祭奠服务的平台必须取得合法资质,严格遵守殡葬、互联网行业的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。这意味着平台需在工商注册、网络运营许可等方面符合规定,从源头上保障服务的合法性与规范性。那些未经许可擅自运营的平台将面临严厉查处。
- 价格与服务合理性:政策明确要求,网络祭扫平台应积极倡导移风易俗、文明祭扫。在设置祭扫用品和服务项目时,要合理定价,不得打着 “纪念亲人、祭奠先烈” 的幌子,巧设名目收取高额服务费,也不能售卖豪宅文玩等导向不良的网络纪念品。此外,严禁设置 “香火” 排行榜等诱导充值的功能。例如,某平台曾推出一款虚拟 “豪华墓地”,售价高达数千元,远超正常市场价值,这类行为在新政策下将被严格禁止。
- 用户信息管理:平台需依法依约做好用户账号注册、实名认证管理,建立健全账号管理制度规范。通过实名认证,可有效避免 “活人被祭拜”“随意立网碑建网墓” 等问题。同时,在用户创建网上祭祀纪念馆、网上墓碑等时,要完善认证管理流程。如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法院曾审理一起案件,某平台未审核逝者信息真实性,导致一名在世女孩被创建祭奠纪念馆,个人信息被公开传播长达六年。新政策实施后,平台必须严格审核相关信息,否则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。
内容监管要求
- 弘扬优秀文化:清明、中元节等传统节日,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。网站平台要充分重视传统节日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价值,积极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和优良民风习俗。例如,一些平台在清明节期间,推出关于清明习俗、传统祭祀礼仪的科普文章和视频,让用户在祭奠的同时,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。
- 严禁不良信息传播:政策明确规定,平台不得发布传播歪曲历史、诋毁英烈等违法信息,不得传播低俗庸俗、封建迷信等不良信息。英烈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巨大牺牲,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历史记忆和宝贵精神财富,不容任何诋毁和亵渎。而低俗庸俗、封建迷信信息不仅污染网络环境,也与现代文明社会相悖。对于传播此类信息的平台,将依法予以严惩。
- 页面生态管理:网站平台要加强内容审核,严防借重要传统节日开展恶意营销,严禁利用网络祭扫恶搞、抹黑、攻击他人。在搜索呈现、热搜热榜等环节,要强化管理,不得为违规恶俗的网络祭扫平台提供导流引流服务,优先呈现正面、积极、健康的网络祭扫信息内容。例如,某平台曾在清明节期间,将一些不良商家的虚假祭奠服务推上热搜,误导用户,这种行为在新政策下将被坚决杜绝。
用户行为规范
- 身份真实:根据民政部组织起草的《网络祭祀要求》征求意见稿,用户不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的,平台不得为其提供相关服务。这就要求用户在注册和使用网上祭奠平台时,如实填写个人信息,确保身份真实。一方面有助于平台进行管理,另一方面也能保障用户自身权益,避免因身份不实引发纠纷。
- 内容健康文明:用户在进行网上祭奠时,发布的内容要健康、文明,符合公序良俗。避免发布不当言论、血腥图片或侵犯他人隐私的内容。例如,在留言区表达对逝者的思念之情时,应使用恰当、尊重的语言,不得出现辱骂、诋毁等不当言辞。同时,若上传逝者相关照片、视频等资料,需确保已获得合法授权,不侵犯逝者及他人隐私。
- 抵制网络诈骗与谣言:在享受网上祭奠便利的同时,用户需保持警惕,防范网络诈骗。警惕 “代客祭扫”“虚拟墓地” 等虚假服务,切勿轻信低价陷阱。谨防冒充 “殡葬机构”“宗教人士” 的钓鱼链接,不随意点击陌生短信、邮件中的链接。此外,要坚决抵制网络谣言,不编造、不转发涉及封建迷信、诋毁英烈或煽动社会矛盾的谣言。如发现此类谣言线索,可通过网警巡查执法账号等渠道进行举报。
违反政策的后果
平台违规处罚
对于违反政策的平台,相关部门将采取多种处罚措施。首先,可能责令平台限期整改,要求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和纠正。若平台拒不整改或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,将面临罚款、暂停运营甚至吊销相关资质等处罚。例如,某平台因设置 “香火” 排行榜诱导充值,被网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,并罚款数万元。若平台多次违规,情节严重的,将被依法取缔,退出市场。
用户违规责任
用户若违反网上祭奠政策,同样需承担相应责任。若发布违法违规内容,如诋毁英烈、传播封建迷信信息等,可能面临警告、账号封禁等处罚。情节严重的,还可能触犯法律法规,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。例如,曾有个别用户在网上祭奠平台发表诋毁英烈的不当言论,被公安机关依法处理,最终受到法律制裁。
如何正确遵守政策进行网上祭奠
选择合规平台
在开展网上祭奠前,用户应仔细甄别平台。优先选择那些具有合法资质、口碑良好、运营规范的平台。可通过查看平台是否有相关部门认证、用户评价如何、是否严格执行实名认证等方式进行判断。例如,永远怀念等平台,始终严格遵守相关政策法规,注重用户体验和隐私保护,为用户提供了安全、规范的网上祭奠环境。
谨慎操作与信息保护
在平台上进行操作时,用户要认真核对所填写的信息,确保准确无误。从逝者姓名、生卒年月到上传的照片、撰写的生平介绍等,都应反复确认。同时,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安全,避免在不安全的公共网络登录平台,设置高强度密码,并定期更换。此外,若平台要求提供敏感信息,如身份证号等,要谨慎核实平台真实性和用途,避免个人信息泄露。
积极传播正能量
用户在参与网上祭奠过程中,应积极传播正能量,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良好家风。可以分享逝者的感人故事、优秀品质,让后人铭记和传承。同时,对于平台上的不良信息,要及时向平台举报,共同维护健康、文明的网络祭奠环境。例如,当发现有人在平台上发布诋毁英烈的言论时,应立即向平台反馈,平台将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。
结语
网上祭奠作为一种新兴的缅怀方式,为人们提供了便利,也承载着人们对逝者的思念之情。然而,在享受这份便利的同时,我们必须严格遵守最新的网上祭奠政策。无论是平台运营者还是普通用户,都应明确自身责任和义务,规范自身行为。只有这样,才能让网上祭奠行业在健康、有序的轨道上发展,真正成为传承文化、寄托哀思的重要渠道。让我们共同努力,营造一个文明、和谐、规范的网上祭奠环境,让这份跨越时空的思念以更美好的方式延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