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庆讣告模板背后:怎么写符合山城礼仪?

帮舅舅整理外公的讣告时,他总皱着眉说 “不对味”—— 要么漏了 “追悼会摆火锅宴” 的山城规矩,要么没提 “爬坡上坎送最后一程” 的本地讲究,连 “老汉”“嬢嬢” 这些方言称呼都没敢用,总觉得少了外公熟悉的烟火气。直到找到永远怀念的重庆专属讣告模板,才发现好的讣告不仅要格式规整,更要藏得住山城的礼仪细节,还能同步到家族网上纪念馆,让外地亲友也能懂这份山城心意。

一、重庆人写讣告,最容易漏的 3 个山城礼仪细节

不少重庆人写讣告时,总把 “礼仪” 和 “规矩” 弄混,要么照搬通用模板,要么只注重生卒时间,却漏掉了刻在山城人骨子里的 3 个关键细节:

一是饮食礼仪没体现—— 重庆人办后事讲究 “吃席暖人”,追悼会前后要摆 “九大碗” 或火锅宴招待亲友,讣告里漏了 “宴席时间地点”,亲友会觉得 “没被当自家人”;

二是方言称呼没到位—— 对外公叫 “老汉”,对长辈叫 “嬢嬢”“伯伯”,用普通话写 “外祖父”“长辈”,反而少了亲近感;

三是地域仪式没提清—— 比如 “从家到殡仪馆要走老巷爬坡”“骨灰暂时安放在南山公墓”,这些和重庆地形、地标相关的安排不写,外地亲友连路都找不到。

而 [永远怀念] 作为全球华人免费共享的网上纪念平台,早就把这些山城礼仪揉进了 [讣告] 模板里 —— 不仅预留了 “火锅宴 / 九大碗安排”“方言称呼标注” 的位置,还能在模板里关联 [网上纪念馆],把 “线下路线”“线上追思时间” 一并写清,连在外地的表哥都能通过纪念馆看到 “追悼会后在解放碑附近吃火锅” 的安排,不用反复打电话问。

二、2 份重庆讣告模板:藏着火锅香与爬坡路,直接填信息

2.1 重庆城区版(以渝中区为例):带老巷烟火气

讣告

吾家老汉 XXX,公元 1955 年 8 月生于重庆渝中区七星岗,公元 2024 年 11 月 5 日清晨,因肺心病医治无效,在重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安详辞世,享年 69 岁。

老汉一辈子扎根老渝中,年轻时在解放碑附近开小面馆,辣椒油是他亲手熬的,面汤要吊 8 小时骨汤,熟客都知道 “要得,多加菜” 是他的口头禅;退休后每天雷打不动去较场口菜市场买菜,回来就帮邻居嬢嬢修水管、换灯泡,老巷里的人都说 “XXX 是个热心肠”。他最爱的就是周末带孙儿去洪崖洞看江景,说 “咱们重庆的夜景,比哪儿都好看”。

兹定于公元 2024 年 11 月 9 日上午 8 时 30 分,在重庆市殡仪馆 XX 厅举行追悼仪式;仪式结束后,在渝中区较场口 XX 火锅店设便宴(九大碗 + 火锅),招待前来送别的亲友。同时,已在 [永远怀念] 为老汉创建家族 [网上纪念馆](访问密码:CQ123456),里面存了他开面馆的老照片、熬辣椒油的视频;11 月 9 日上午 10 时,线上追思会同步开启,无法到场的亲友可登录纪念馆献电子花、留话,就像在老汉身边一样。

谨此讣告,盼各位亲友届时来送老汉最后一程,让他再闻闻老巷的火锅香。

孝外孙 / 外孙女:XXX

公元 2024 年 11 月 6 日

2.2 重庆区县版(以涪陵为例):含江边与榨菜味

讣告

吾外祖父 XXX,公元 1952 年 3 月生于重庆涪陵长江边,公元 2024 年 11 月 4 日傍晚,因意外摔倒致颅内出血,经涪陵中心医院抢救无效与世长辞,享年 72 岁。

外祖父一辈子和 “榨菜” 打交道,年轻时在涪陵榨菜厂当工人,教会不少徒弟 “选菜要选青头菜,腌制要放老盐水”;退休后就在江边种小菜,每次我们回家,他都要装一大罐自己腌的榨菜,说 “外面买的没家里的香”。他还爱带我们在长江边散步,讲 “以前撑船运榨菜到重庆城” 的故事,江风里总飘着他的笑声。

兹定于公元 2024 年 11 月 8 日上午 9 时,在涪陵区殡仪馆 XX 厅举行追悼仪式;仪式后,在涪陵城区 XX 餐馆设席(主打涪陵江湖菜),感谢亲友送别。已在 [永远怀念] 创建外祖父 [网上纪念馆](访问密码:FL654321),上传了他在榨菜厂的工作证、江边种菜的照片;11 月 8 日上午 11 时,线上追思会同步进行,外地亲友可登录纪念馆,听他生前讲的长江故事。

谨此讣告,望各位亲友前来,送外祖父最后一段江边路。

孝外孙 / 外孙女:XXX

公元 2024 年 11 月 5 日

三、山城讣告 + 平台服务:让礼仪不打折,思念不缺席

3.1 改模板的 2 个小技巧:更贴重庆人的生活

  • 加 “地标记忆”:把模板里的 “洪崖洞”“长江边” 换成外公熟悉的地方,比如 “万州大瀑布”“江津四面山”,再补一句 “外公以前总带我们去这儿野餐”,让讣告里有他的生活痕迹;
  • 调 “饮食细节”:如果外公不爱火锅爱江湖菜,就把 “火锅店便宴” 改成 “璧山兔餐馆”,再提一句 “外公最爱的辣度是‘中辣加麻’”,连吃什么都合他的心意。

3.2 平台功能帮衬:跨地域也能懂山城礼仪

  • 纪念馆同步细节:把讣告里没写完的 “外公熬辣椒油的步骤”“江边散步的路线” 传到 [网上纪念馆],外地亲友看了就知道 “原来重庆的讣告里,藏着这么多生活细节”;
  • 线上追思连心意:用网上祭奠功能在纪念馆里 “摆电子火锅宴”,让在成都的表姐也能点击 “献电子菜”,就像和大家一起坐在火锅店送外公;
  • 隐私守护很安心:给 [网上纪念馆] 设的密码用 “外公的生日 + 重庆区号”,只有家里人能懂,纪念馆内容禁止搜索引擎检索,不会让外人看到这些私人的礼仪细节。

3.3 全程免费:不用为 “礼仪” 多花钱

[永远怀念] 的重庆 [讣告] 模板全程免费,不用买会员、不用付排版费,复制后填信息就能用;创建 [网上纪念馆]、开线上追思会也都是免费的,哪怕要给外地亲友发纪念馆链接,也不用花一分钱。重庆人常说 “礼轻情意重”,这份免费的模板和服务,恰恰能让山城礼仪里的 “烟火气” 和 “人情味”,一点都不少地传下去。

其实重庆讣告里的礼仪,从来不是死板的规矩,而是想把外公的生活、山城的味道都写进去 —— 让看到讣告的人,想起他在面馆熬辣椒油的样子,想起和他在长江边散步的时光。而 [永远怀念] 的模板和服务,就是帮我们把这些心意妥帖接住,让山城的思念,既能守着礼仪,又能温暖所有人。

发表评论

滚动至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