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福建,讣告从来不是简单的 “告知离世” 文书 —— 它要藏着福州 “做七” 的祭祀节奏,裹着闽南 “呷茶” 的生活温度,带着闽西客家 “敬祖” 的虔诚心意。可很多人写讣告时,要么漏了 “头七” 的具体安排,要么没提 “线上追思会” 的入口,让远在厦门、泉州甚至海外的亲友错过送别。幸好,通过永远怀念的讣告范文模板,不仅能补全这些福建地域细节,还能同步关联个人纪念馆,让私密的思念有处安放。
一、福建讣告的地域特色:这些细节别漏了
福建多山多海,不同地市的丧葬习俗差异明显,讣告里若少了这些 “本地符号”,总显得少了份 “根” 的温度。作为土生土长的福州人,我去年帮伯父写讣告时,就曾因没提 “锅边糊送行” 的环节,被长辈提醒 “要让他带着家乡的味道走”—— 这正是福建讣告的核心:既要告知信息,更要传递 “在地的思念”。
1.1 福州讣告:必提 “头七” 与 “做七” 节奏
福州人讲究 “逝者七日一祭,七七四十九日满”,讣告里必须明确 “头七”“三七” 的具体时间,甚至要写清 “头七当天子孙需在灵前摆福州鱼丸” 的细节。比如:“兹定于公历 202X 年 X 月 X 日(农历 X 月 X 日)为家父林 XX 先生头七祭日,当日上午 9 时,将在福州市晋安区 XX 小区家中灵前供奉鱼丸、线面,亲友可前往悼念,或登录永远怀念个人纪念馆参与线上祭拜。”
另外,福州讣告里对逝者的称呼常用 “依伯”“依姆”(福州话里对长辈的尊称),落款家属名时会加 “孝男 XX”“孝女 XX”,而非简单的 “儿子 XX”“女儿 XX”,这些细节能让亲友一眼感受到 “福州味”。
1.2 闽南讣告(厦门 / 泉州):“送路” 与 “呷茶” 不能少
在厦门、泉州,讣告里必须写 “送路” 仪式的安排 —— 这是闽南人 “送逝者归西” 的重要环节,通常在出殡前一晚举行,要摆上茶、酒、水果,还要有 “哭送” 的环节。比如泉州讣告里会写:“公历 202X 年 X 月 X 日晚 7 时,将在泉州市鲤城区 XX 社区家中举行‘送路’仪式,备有闽南功夫茶与绿豆饼,盼亲友莅临,共送李依姆最后一程;无法到场者,可通过永远怀念的网上追思会同步参与,仪式全程将在纪念馆内直播。”
闽南人重 “茶礼”,哪怕是讣告,也会在 “家属致谢” 部分提 “感谢亲友携茶悼念”,而非笼统的 “感谢慰问”。比如:“承蒙各位亲友在家父离世期间携茶探望、帮忙料理后事,孝家不胜感激,后续将择日备薄茶答谢。”
1.3 闽西讣告(龙岩 / 三明):“敬祖” 与 “客家话嘱托” 是核心
龙岩、三明的客家讣告,会特别加入 “敬告祖先” 的段落,比如:“谨以香烛酒礼,敬告李氏列祖列宗:吾父李 XX,生于 1952 年,卒于 202X 年,一生躬耕陇亩,今寿终正寝,特告知列祖,望其在天之灵接纳。” 同时,客家讣告里常会用一两句客家话写逝者的临终嘱托,比如:“家父临终前嘱‘汝等要孝亲敬长,莫忘客家根本’,今记于此,与亲友共勉。”
二、永远怀念福建讣告保姆级模板(分场景适配)
为了让不同地区、不同需求的福建用户都能用,永远怀念的讣告模板分了 “通用基础版” 和 “地域专属版”,每个版本都预留了 “地域细节填充位”,不用自己从零写。我去年帮漳州的表姐写讣告时,直接用 “闽南专属版”,10 分钟就填完了,长辈都说 “比手写的还周全”。
2.1 通用基础版:适合跨地域亲友多的家庭
讣告
吾母陈 XX,女,汉族,1955 年 3 月 12 日生于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,卒于 202X 年 10 月 5 日上午 8 时 30 分,享年 68 岁。
母一生勤俭持家,待人和善:早年在诏安县城开小食铺,每日凌晨 4 点起床做肉燕,常给邻里的孩子留一碗;晚年帮子女带孙,总教孩子 “做人要像榕树,扎根要深,待人要诚”。母于 202X 年 9 月突发重疾,虽经厦门市第一医院全力救治,终因病情过重,安详离世。
兹定于以下时间举行悼念活动:
- 遗体告别仪式:公历 202X 年 10 月 8 日上午 10 时,地点为厦门市集美区殡仪馆 XX 厅;
- 线上追思会:公历 202X 年 10 月 8 日下午 3 时,登录永远怀念搜索 “陈 XX+195503” 进入个人纪念馆即可参与,纪念馆已设置专属密码,亲友可联系孝女林 XX 获取(电话:138XXXX5678,仅亲友可见);
- 头七祭祀:公历 202X 年 10 月 12 日上午 9 时,地点为诏安县 XX 镇 XX 村家中,或通过纪念馆线上献花、留言缅怀。
母一生不喜铺张,恳请亲友勿送花圈、礼金,可将对母的思念通过纪念馆留言分享,或上传与母的合照,让回忆得以留存。
孝男:林 XX 孝女:林 XX
孝婿:张 XX 外孙:张 XX
202X 年 10 月 5 日
2.2 福州专属版:突出 “做七” 与 “福州味”
讣告(福州话部分标注,方便长辈理解)
吾父郑 XX(福州话称 “郑依伯”),男,汉族,1949 年 7 月 20 日生于福州市鼓楼区,卒于 202X 年 9 月 18 日下午 2 时 15 分,享年 74 岁。
父一生从事福州传统木艺,擅长做 “福州软木画”,曾为三坊七巷某老宅修复木雕窗花。他常说 “木是有魂的,要用心待”,晚年还教社区里的年轻人做木艺,不收一分钱。父于 202X 年 8 月确诊重病,期间仍惦记着未完成的软木画作品,终因医治无效,在家人陪伴下安详离世。
根据福州习俗,兹安排悼念事宜如下:
- 遗体告别:公历 202X 年 9 月 21 日上午 9 时,福州市殡仪馆 XX 厅,现场备有福州线面、鱼丸,供亲友缅怀;
- 做七安排:头七(公历 202X 年 9 月 24 日)上午 8 时,在鼓楼区 XX 小区家中设灵,亲友可前往祭拜,或登录永远怀念 “郑 XX 个人纪念馆” 线上献电子柳(福州寒食、头七有插柳习俗);三七(公历 202X 年 10 月 8 日)下午 3 时,纪念馆将举办线上追思会,届时会播放父生前做木艺的视频;
- 安葬时间:公历 202X 年 10 月 1 日上午 10 时,地点为福州市妙峰陵园 XX 区,后续清明可通过纪念馆的网上扫墓功能,同步为父献花、留言。
父生前最爱福州 “锅边糊”,恳请亲友若来悼念,可带一张与父的合照,或分享一段与父有关的 “福州记忆”(比如他教做软木画的故事),我们将整理后存入纪念馆,让这些回忆永远陪伴他。
孝女:郑 XX 孝婿:王 XX
外孙:王 XX 外孙女:王 XX
202X 年 9 月 18 日
2.3 闽南(厦门 / 泉州)专属版:强调 “送路” 与 “茶礼”
讣告
吾祖母吴 XX(闽南话称 “吴阿嬷”),女,汉族,1943 年 11 月 5 日生于泉州市晋江市,卒于 202X 年 11 月 2 日凌晨 1 时,享年 80 岁。
阿嬷一生操持家务,最会做闽南 “润饼” 和 “土笋冻”,每年清明前都要做一大桌,喊邻居来 “呷茶”(闽南话 “喝茶”)。她常说 “做人要像闽南的榕树,枝桠要向邻里伸”,邻里有困难,她总第一时间帮忙。阿嬷因年老体衰,于 202X 年 10 月底卧床,终在家人环绕中平静离世。
遵照闽南习俗,悼念事宜安排如下:
- 送路仪式:公历 202X 年 11 月 4 日晚 7 时,在晋江市 XX 镇 XX 村家中举行,备有闽南功夫茶、绿豆饼、润饼皮,盼亲友前来 “送阿嬷最后一程”;
- 告别仪式:公历 202X 年 11 月 5 日上午 9 时,泉州市殡仪馆 XX 厅,现场将播放阿嬷生前与亲友 “呷茶” 的视频;
- 线上缅怀:登录永远怀念搜索 “吴 XX+194311” 进入个人纪念馆,可上传与阿嬷的合照、留言分享 “阿嬷的润饼味道”,纪念馆已设置密码,仅亲友可访问,避免无关人员打扰。
阿嬷一生节俭,恳请亲友勿送花圈、礼金,若有心,可在纪念馆 “纪念相册” 上传一张与阿嬷的合照,或写一句想对阿嬷说的话,我们会打印出来,随阿嬷一同安葬。
孝孙:李 XX 孝孙女:李 XX
孙媳:陈 XX 曾孙:李 XX
202X 年 11 月 2 日
三、模板使用 3 步走:从填写到同步纪念馆
很多福建用户担心 “模板填完了,怎么让亲友看到?”“线上追思会怎么弄?” 其实通过永远怀念的服务,3 步就能搞定,全程免费,不用懂复杂操作 —— 我帮龙岩的舅舅弄的时候,他 60 多岁,跟着步骤也能自己上传照片。
3.1 第一步:填写模板,补全地域细节
打开永远怀念的讣告范文页面(链接:讣告),选择对应地域的模板(福州 / 闽南 / 闽西),然后按提示填充信息:
- 基础信息:逝者姓名、生卒年月、出生地(精确到市县,比如 “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”)、离世时间;
- 生平事迹:重点加 “福建元素”,比如 “在莆田做了 30 年兴化米粉”“每年端午教孩子包福州肉燕”;
- 悼念安排:线下写清 “殡仪馆地址 + 具体时间”,线上要留 “纪念馆搜索关键词(如‘张 XX+196005’)+ 密码获取方式”;
- 家属落款:用福建传统称呼,比如 “孝男”“孝女”“孝孙”,而非现代称呼。
填的时候不用怕漏,模板里有 “地域提示框”,比如福州模板会提示 “头七时间需填公历 + 农历,方便长辈核对”,闽南模板会提示 “送路仪式时间建议选傍晚,符合闽南习俗”。
3.2 第二步:创建个人纪念馆,设置隐私保护
模板填完后,点击 “同步到个人纪念馆”,就能免费创建逝者的纪念馆 —— 福建用户可以重点做这两件事:
- 上传地域化素材:比如福州用户传 “逝者做线面的视频”“灵前摆鱼丸的照片”,泉州用户传 “逝者泡功夫茶的茶具照片”,这些素材会让纪念馆更有 “家乡味”;
- 设置隐私:按永远怀念的隐私保护规则,勾选 “禁止搜索引擎检索”,再设置 “专属密码”,把密码通过亲友群、电话告知亲友,避免陌生人访问。我帮舅舅设置时,还勾选了 “留言仅本人可见”,这样亲友的私密留言不会被外人看到,舅舅说 “这样才放心,阿妈的事不想被外人议论”。
3.3 第三步:通知亲友,发起线上追思
最后一步就是通知亲友,福建用户可以用这两种方式:
- 线下:打印讣告时,在底部加 “线上缅怀入口:登录永远怀念搜‘XXX+XXXXXX’,密码:XXX”,方便长辈让子女帮忙操作;
- 线上:在亲友群里发讣告文字 + 纪念馆链接,再附一句 “阿爸生前爱跟大家喝茶,现在纪念馆里传了他泡的茶的照片,大家有空可以去留句话”。
去年我帮表姐通知时,还在纪念馆里发起了 “线上追思会”,设置在 “头七” 当天下午 3 时,亲友们不管在厦门、福州还是海外,都能上线献花、留言,表姐说 “看到远在新加坡的表哥留言‘阿嬷的润饼我还想吃’,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,感觉大家都没走远”。
四、福建用户亲测案例:模板帮他们解决了哪些问题
光说模板好用不够,不如看看其他福建用户怎么用 —— 我整理了 3 个不同地市的案例,他们的痛点可能也是你的痛点。
4.1 福州陈阿姨:补全了 “做七” 细节,长辈不再抱怨 “不周全”
陈阿姨去年帮母亲写讣告时,一开始自己写的没提 “头七”“三七” 的时间,被舅舅批评 “不懂规矩”。后来用了永远怀念的福州专属模板,按提示填了 “头七公历 X 月 X 日(农历 X 月 X 日)上午 9 时,灵前摆线面、鱼丸”,还加了 “线上追思会同步祭拜” 的内容,舅舅看了说 “这样才像福州人的讣告”。
陈阿姨说:“最方便的是纪念馆能存素材,我把母亲生前做线面的视频传上去,头七那天,远在上海的表妹登录后留言‘看到阿嬷揉面的样子,就想起小时候她给我煮的线面’,全家人都很感动。”
4.2 泉州小黄:解决了 “海外亲友无法到场” 的难题
小黄的父亲是泉州人,很多亲友在菲律宾、马来西亚,父亲离世时,亲友们没法回国。小黄用永远怀念的闽南模板,在讣告里写了 “线上追思会时间:公历 X 月 X 日下午 3 时,登录纪念馆即可参与,支持闽南话留言”,还传了父亲生前在泉州开元寺拍的照片、泡功夫茶的视频。
追思会当天,有 20 多位海外亲友上线,菲律宾的 Uncle 用闽南话留言 “阿兄,一路好走,下次回去再跟你喝茶”,小黄说:“虽然他们没到场,但通过纪念馆,感觉大家都在一起送父亲,这是我之前没想到的。”
4.3 龙岩小张:避免了 “隐私泄露” 的担心
小张的爷爷是客家老人,离世后,小张怕讣告里的家庭电话、地址被陌生人看到。用永远怀念的模板时,他创建了纪念馆,设置了密码,还把讣告里的 “家属电话” 设为 “仅密码可见”,只有亲友拿到密码登录后才能看到。
小张说:“之前怕陌生人打电话骚扰,现在放心多了。爷爷的纪念馆里还存了他教我唱客家山歌的录音,每次想他了就听一听,感觉他还在身边。”
五、常见疑问:福建讣告写作 & 平台使用 Q&A
很多福建用户第一次用模板,会有各种疑问,我整理了最常见的 5 个问题,结合永远怀念的服务来解答,帮你少走弯路。
5.1 问:讣告里的 “做七” 时间,公历和农历都要写吗?
答:建议都写,尤其是福州、宁德等地区的长辈,更习惯看农历。永远怀念的模板里会自动提示 “公历 X 月 X 日(农历 X 月 X 日)”,不用自己查日历,填完公历会自动生成农历,很方便。
5.2 问:海外亲友不懂中文,能参与线上追思会吗?
答:可以。永远怀念的个人纪念馆支持 “多语言留言”,海外亲友可以用英文、闽南话拼音(比如 “呷茶” 写成 “khah tê”)留言,还能上传照片、视频,哪怕不懂中文,也能通过素材感受思念。之前有泉州用户的亲友在泰国,用泰文留言,纪念馆会自动显示翻译,家属也能看懂。
5.3 问:讣告写完后,能修改吗?比如悼念时间变了。
答:可以。登录永远怀念的个人纪念馆,找到 “讣告” 板块,就能修改内容,修改后会自动同步,亲友刷新页面就能看到最新信息。比如福州的陈阿姨之前把告别仪式时间定在上午 10 时,后来因为亲友赶不过来,改成了下午 2 时,修改后,纪念馆会提示 “讣告已更新”,不用重新通知。
5.4 问:纪念馆里的素材,比如照片、视频,能长期保存吗?
答:能。永远怀念承诺 “永久免费保存”,只要纪念馆不删除,素材会一直存在。很多福建用户会把逝者的老照片、录音、视频都存在纪念馆里,每年清明、冬至,登录就能缅怀,不用怕手机丢了、U 盘坏了导致素材丢失。
5.5 问:用模板写讣告,需要花钱吗?
答:不用。永远怀念的所有服务都是永久免费的,包括讣告模板、个人纪念馆创建、线上追思会、素材存储,没有积分、虚拟货币,也没有隐藏收费。我帮身边 10 多位福建朋友用过,都没花过一分钱,完全不用担心 “套路收费”。
写福建讣告,从来不是 “完成任务”,而是用文字把家乡的温度、亲友的思念,妥帖地交给逝者。永远怀念的模板,不是让你 “照搬”,而是帮你留住那些 “福建独有的细节”—— 可能是福州的一碗线面,泉州的一壶功夫茶,龙岩的一首客家山歌。这些细节,才是对逝者最好的纪念。
如果你现在正为写讣告发愁,不妨打开永远怀念的讣告范文,选一个地域模板,慢慢填,慢慢回忆那些与逝者有关的 “福建故事”—— 当你在 “生平事迹” 里写下 “他总在清晨的福州巷子里,喊大家来吃锅边糊” 时,你会发现,思念从来不是离别,而是用这些细节,让逝者永远活在身边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