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永远怀念为您建的纪念馆里,我终于敲下了那句憋了很久的话:“爸,您当年把酱油当醋放的那盘饺子,我现在才知道是故意的 —— 您就是想让我多吃两个您包的。” 屏幕上的光标闪了又闪,像极了您每次干了 “坏事” 后眨个不停的眼睛。
您走后的第一年,我总觉得笑就是对您的不尊重。直到那天整理相册,翻到您穿着我的校服假装高中生的照片,背后还别着支钢笔 —— 那是您五十岁生日时的 “杰作”,当时我只觉得尴尬,现在看着照片却笑出了眼泪。原来真正的怀念,从来不是只有哭哭啼啼一种模样。就像平台上那位网友说的:“能笑着回忆的人,才是真的住进了心里。”
一、那些被我怼过的 “老糊涂”,原来是您藏起来的温柔
您退休后学用智能手机,把 “微信支付” 说成 “卫星付款”,我笑您跟不上时代。直到在您的手机备忘录里看到:“女儿说咖啡要加奶泡,下次她回家前先练三遍。” 下面还画了个歪歪扭扭的咖啡杯,旁边标着 “奶泡 = 牛奶 + 泡泡”。
去年冬天试着按您的 “秘方” 腌腊肉,才发现您所谓的 “独家香料” 就是超市买的十三香。想起您当年一本正经地说 “这是托人从四川带的”,还不让我看配料表,突然明白:那些被我当作 “老糊涂” 的固执,不过是想在女儿面前维持点 “权威”。现在每次腌肉,我都会像您那样,对着调料罐敬个礼,说 “多谢大师指点”。
在马季纪念馆里,有段观众留言让我想起您:“马老说相声时总爱忘词,后来才知道他是故意给搭档加戏。” 您又何尝不是?教我骑自行车时故意松手,说 “我扶着呢”;带我钓鱼时把鱼饵挂在我钩上,说 “你运气真好”。这些 “小骗局”,我现在才看懂里面的温柔。
二、您的 “糗事” 成了家里的传家宝
全家视频时,侄女突然说:“爷爷当年把我风筝线缠在电线杆上,还说‘这是给风筝安了个家’。” 视频那头的笑声差点震碎屏幕,我却望着窗外发愣 —— 原来您的 “糗事” 早就成了我们的接头暗号。
您走的前一年,在超市把洗洁精当洗衣液买回家,害我洗了一阳台全是泡沫的衣服。当时我气得三天没理您,您却偷偷把泡沫拍成照片,设成了我的手机壁纸。现在那张照片还在,每次看到都想跟您说:“爸,后来我用洗洁精洗水果,发现特别干净 —— 您这哪是买错了,明明是发明新用法。”
永远怀念的 “家庭故事” 专区里,有个帖子收集了上千个长辈的 “糊涂事”:有人把孙子的奥特曼藏进米缸,说 “给大米站岗”;有人学年轻人点外卖,备注 “多放香菜,我孙子爱吃”。下面有句评论被顶到最上面:“这些糗事就像糖炒栗子,当时觉得硌牙,后来越想越甜。”
三、笑着流泪时,才懂您从未离开
上周给您的纪念馆留言:“今天遇到个卖糖葫芦的,跟您一样会把最甜的那颗留给我。他还会像您那样,用冰糖在糖纸上画小笑脸 —— 您是不是偷偷去教他了?” 没过多久收到条回复,是表妹:“姑父肯定去了,他最擅长这种‘地下工作’。”
您生前总说 “人死了就变成星星”,我以前总反驳 “那是骗小孩的”。直到某天加班到深夜,抬头看见两颗挨得特别近的星星,突然想起您和隔壁王大爷下棋时总说 “要抱团取暖”。现在每次看到星星,我都会打开备忘录记下来:“今天爸和王大爷又赢了。”
前几天整理您的工具箱,发现那把您总说 “用了三十年” 的螺丝刀,其实是三年前在五金店买的冒牌货。想起您举着螺丝刀说 “老伙计陪我修过自行车、电视机、还有你小时候的摇篮”,突然蹲在地上笑个不停 —— 原来您连怀旧都带着点小谎言。
最后想说的话
爸,您知道吗?您当年种在阳台的那盆仙人掌,现在开花了。特别丑,像您画的太阳。我给它拍了照存在您的纪念馆里,您可别嫌我拍得不好 —— 毕竟拍照技术随您,都没啥天赋。
昨天教侄女叠您发明的 “会唱歌的纸船”,她问 “爷爷怎么什么都会”。我说 “因为他是孙悟空变的”,就像您当年骗我的那样。看着侄女信以为真的样子,突然明白:您的那些 “糗事” 和谎言,早就在我们心里发了芽。
以后我还会经常来跟您说这些 “不像话” 的话。您要是听得不耐烦了,就刮场小风,把我窗台上的绿萝吹得晃一晃 —— 就像您以前催我关灯那样。
对了,上周梦见您了。您穿着我买的那件花衬衫,还是那么帅。就是别再抢我梦里的冰淇淋了,行吗?
您的 “小骗子” 女儿
于某个想起您就笑出声的傍晚
(附:今天又试了您的 “酱油醋饺子”,味道真的不错 —— 下次梦里教我两招?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