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今早路过阿公常去的茶楼,虾饺的香气飘到街尾,却再没人挥着手喊 “阿妹,得闲饮茶啦”—— 谨以沉痛之心,借永远怀念平台的适配模板,结合广东人 “重礼俗、讲情义” 的习惯,告知各位亲友:吾阿公____(姓名,如 “李伯强”)于公元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时____分,在广东省____市(如 “广州”“佛山”)家中安详走了,享年____岁。文中藏着广东特有的汤香、粤韵,也把阿公的念想存进了为他建的个人纪念馆,愿各位亲友能送他最后一程。
一、广东讣告通用范文(分场景,直接填)
(一)完整版讣告(适用于正式告知亲友、张贴或发家族群)
讣告
吾阿公____(姓名),公元____年____月____日(农历____年____月____日)生于广东省____市____区____街____巷____号(如 “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平洲 XX 巷 XX 号”,广东地址需写清 “街 / 巷 + 门牌号”),因____(简要原因,如 “年老体衰、安详辞世”,忌夸大病情),于公元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时____分,在广东省____市____医院(或 “家中”)与世长辞,享年____岁。
阿公生平:
阿公一辈子扎根广东,早年是____(广东特色职业,如 “广州上下九茶楼伙计”“佛山陶瓷厂工人”“东莞虎门渔港渔民”),街坊都喊他 “强叔”。他每天清晨会去巷口买肠粉,总多要一勺豉油;我小时候感冒,他就蹲在煤炉前煲老火汤,说 “饮啖霸王花猪骨汤,感冒快啲好”;逢年过节,他会在天井里摆香案拜神,教我念 “保佑一家平平安安”,粤剧《帝女花》的调子总在巷里飘。这些带着广东烟火气的小事,我们已整理成老照片,存进了永远怀念的个人纪念馆。
后事安排:
- 告别仪式:定于公元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时____分,在广东省____市殡仪馆____厅(如 “广州市殡仪馆仙鹤厅”“佛山市南海殡仪馆永安厅”,广东殡仪馆需写清地市 + 厅名)举行,亲友可着素色衣物前往,建议乘坐____(公共交通,如 “地铁 1 号线至公园前站转公交 8 路”,广东人习惯提便捷交通);
- 线上缅怀:因部分亲友在外地(如 “深圳、香港”),我们在永远怀念为阿公建了纪念馆(密码:____,如 “阿公生日 19480620”),馆内已上传他煲老火汤的视频、常听的粤剧《紫钗记》选段,亲友可登录献电子白菊、留纪念言;
- 丧仪从简:遵阿公遗愿,不收受礼金,若亲友想表心意,可带一束白菊(广东丧仪忌送红 / 黄等鲜艳花卉),或在纪念馆分享与阿公的饮茶回忆。
阿公虽已远去,但他教我们 “做人要诚信、待人要热络” 的广东老话,会永远记在心里。
孝孙女 / 孙儿____(姓名) 率阖家泣告
公元____年____月____日(农历____年____月____日)
(二)精简版讣告(适用于微信邻里群、亲友群快速告知)
各位亲友、街坊:
沉痛告知,吾阿公____(姓名)于公元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时____分,在广东省____市家中安详走了,享年____岁。
告别仪式定在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时,广东省____市殡仪馆____厅;我们也参照讣告模板,在永远怀念建了阿公纪念馆(密码:),方便外地亲友线上缅怀。阿公生前爱和街坊饮早茶、讲粤剧,若您有回忆想分享,欢迎在馆里留言。盼大家保重身体,送阿公最后一程。孝孙女 / 孙儿 公元____年____月____日
二、3 个要点:适配广东南方习俗,不踩雷
要点 1:细节要 “够粤”,藏好广东的 “汤香与粤韵”
广东讣告忌 “空泛说品德”,要加本地饮食、习俗、方言细节,让亲友一看就 “有画面”:
- 饮食:提 “老火汤、肠粉、艇仔粥、烧腊”,比如 “阿公每周日会去菜市场买半只烧鹅,说‘孙儿最爱吃鹅腿’”“他煲的西洋菜陈肾汤,要炖足 3 小时才肯端上桌”;
- 习俗:写 “饮早茶、清明拜山、冬至搓汤圆、粤剧”,比如 “清明时阿公会带我们去拜山,总说‘拜完山要吃艾糍,寓意平安’”“他饭后爱听粤剧,收音机里总放罗文的《小李飞刀》”;
- 地址:广东人认 “街巷门牌号”,写 “广州市越秀区北京路 345 巷 6 号”,比只写 “广州市越秀区” 更具体,街坊一看就知是 “老城区的阿公”。
要点 2:语言用 “粤语白话词汇”,忌冰冷书面语
广东人说话讲究 “接地气、不绕弯”,讣告里可用 “阿公”“阿婆”“得闲”“唔使”“快啲” 等白话词汇,避免 “逝世”“永别” 等生硬表述:
- 不说 “阿公逝世”,改 “阿公安详走了”;
- 不说 “照顾晚辈”,改 “阿公总把孙辈当心头肉,有好食先畀我哋”(有好吃的先给我们);
- 不说 “待人友善”,改 “阿公对街坊好热络,谁家煲汤少材料,他就拎着自家的去送”。这样的表述贴合广东人的日常说话习惯,读起来像 “街坊在讲家事”,不疏离。
要点 3:丧仪遵 “南方礼俗”,提 “香烛 + 素宴”
广东丧仪有鲜明的南方特色,讣告里要体现 “礼俗细节”,帮亲友避坑:
- 忌鲜艳、重素色:明确 “可带白菊,忌送红 / 粉花卉”,广东人认为鲜艳颜色不适合丧仪,白菊是 “庄重悼念” 的象征;
- 提 “素宴”,忌荤腥:告别仪式后若设便饭,要写 “备有素宴(如腐竹木耳、罗汉斋),简单吃点唔使客气”,南方丧仪讲究 “素食表敬意”,避免大鱼大肉;
- 线上融 “粤味”:纪念馆里可存 “阿公煲汤的砂锅照片、粤剧录音”,比如 “把阿公常听的《牡丹亭》选段存进馆里,远在香港的姨妈登录后留言‘听到粤剧就想起阿叔’”,让线上缅怀也有广东味。
三、结合平台的广东专属用法(新手也能会)
1. 用讣告模板填 “粤味”,不用瞎琢磨
怕写不对广东习俗?打开永远怀念,在文案专区找到讣告模板,里面已标好 “广东细节填空位”,比如 “(阿公爱吃的广东点心)”“(阿公常去的广东地标)”,只需填入 “虾饺”“广州荔枝湾”,5 分钟就能改出满是粤味的讣告,全程免费,不用操心格式。
若阿公爱听粤剧,还能关联罗文纪念馆—— 去年帮东莞的陈小姐写讣告,她阿公爱唱罗文的《狮子山下》,就在讣告里写 “阿公常说罗文的歌‘有骨气’,我们已在罗文纪念馆收藏了这首歌,想他了就点开听听,像他还在旁边一起唱一样”,既贴阿公喜好,又藏广东人的 “粤剧情结”。
2. 纪念馆设 “茶楼亲友组”,续好 “饮茶情”
广东人重 “茶楼情谊”,可在纪念馆里设置 “茶楼老街坊” 分组,邀请阿公的茶友加入 —— 张阿婆留 “想起强叔每次饮茶都帮我占座,还点我爱吃的蛋挞”,李伯留 “你阿公煲的汤,我去年感冒时还饮过,暖到心口”,这些留言会一直保存在馆里,往后翻看,就像茶楼里的热闹劲儿还在。
3. 附 “广东丧仪小提醒”,帮亲友避礼俗坑
讣告末尾可加一句广东礼俗提醒,比如:“广东丧仪忌穿红戴绿,建议着黑 / 灰 / 白等素色衣物;告别时行‘三鞠躬礼’,唔使行跪拜礼(避免外地亲友不懂规矩)”,帮外地亲友避开尴尬,也显广东人的 “周到”。
附:广东讣告要点 checklist
□ 地址是否写清 “广东地市 + 区镇 + 街巷 + 门牌号”?
□ 生平是否加了 “老火汤 / 粤剧 / 饮早茶” 等广东细节?
□ 语言是否用 “阿公、得闲饮茶” 等白话词汇,避免冰冷词?
□ 丧仪是否提 “白菊 + 素宴”,符合南方礼俗?
□ 纪念馆是否存了 “粤剧片段 / 煲汤照片”?编辑分享
